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梧桐文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梧桐散文】梦游黄山品香茗

精品 【梧桐散文】梦游黄山品香茗


作者:宁夏何老三 举人,3709.0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992发表时间:2014-05-16 18:07:45

【梧桐散文】梦游黄山品香茗 38年前,我还是《旅游》杂志的编辑的时候,第一座游览的名山就是黄山,虽然只去过一次,但她的音容却让我这么多年来不能忘怀。尤其是我前几年采访过一些黄山的茶商以后,梦游黄山竟成了我的梦中常态,而且,此趋势还有愈演愈烈之势,让我不能把持。索性,我就把梦中游黄山和黄山香茗串联起来,穿越式地演绎一段小故事吧。
   由于事先做过一些功课,大约知道游览黄山的重点是什么。
   黄山是美的综合体,是天地造化的宠儿。随便一处,或松或石、或云海或清泉,无一不美,无处不奇,置身其间,使人似觉得到了天上人间,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李白游黄山写下过“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 芙蓉” 的诗句, 把黄山描绘成金色的莲花。 明代地理学家、 大旅行家徐霞客到黄山一游再游, 发出“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的千古赞叹。在这种蛊惑下,让我觉得,一个正常的中国人,没有游过黄山,就好像基督徒没有到过麦加朝觐一样。
   不过,我也不敢太造次,敢说自己能写出什么样的好文章来,我知道,写黄山游记,你就是再有本事,也超不过清代诗人袁枚的《游黄山记》、清代道光年间医学泰斗费伯雄的《游黄山记》,更有徐霞客的《游黄山记》在考量着你的学识和胆量。咱就壮着胆子写一点东西吧。
   铺垫了这么半天,咱该来点正格的了。咱就先说说黄山的奇松吧。黑虎松、龙爪松、连理松、麒麟松、大王松、团结松、竖琴松、扇子松等古今名松,您光听这名字,就够好听的吧。它们都长在北海,株株盘结挺拔,又奇又秀,是黄山的标志。古有“黄山之雄甲宇内,幽秀灵齐聚后海”之说。
   松树,大家都不陌生。可我敢肯定,您在别的旅游景点上一定没见过热情洋溢的迎客松,相亲相爱的连理松,苍穹虬劲的卧龙松,栩栩如生的麒麟松……当我置身于这样浩渺的松树世界,不由自己地萌发一种特别的感受,一切都太神气了。面对映入眼帘的满山的“吸翠霞而妖矫”的松树,让我不得不相信她们就是黄山的天然主人。
   黄山松是由黄山独特地貌、气候而形成的中国松树的一种变体。黄山松一般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地方,通常是黄山北坡在1500-1700米处,南坡在1000-1600米处。
   黄山松的千姿百态和黄山的自然环境有着很大关系。黄山松的种子能够被风送到花岗岩的裂缝中去,以无坚不摧、有缝即入的钻劲,在那里发芽、生根、成长。黄山泥土稀少,但花岗岩中肉红色的长石中含有钾,夏天雷雨后空气中的氮气变成氮盐,可以被岩层和泥土吸收,进而为松树的根系吸收;松树的根系不断分泌一种有机酸,能慢慢溶解岩石,把岩石中的矿物盐类分解出来为己所用;花草、树叶等植物腐烂后,也分解成肥料;这样黄山松便在贫瘠的岩缝中存活、成长。
   由于地势崎岖不平,悬崖峭壁纵横堆迭,黄山松无法垂直生长,只能弯弯曲曲地甚至朝下生长。然而,正是这种曲线让人觉得她更美,树木常常这样,直则无姿,黄山上的松树便体现了这一点。由于要抗暴风御冰霜,黄山松的针叶短粗,冠平如削,色绿深沉,树干和树枝也极坚韧,极富弹性。黄山松还有一大特点:许多松树只在一边长出树枝,这是为了更好地吸收阳光,转化能量。
   黄山松姿态坚韧傲然,美丽奇特,但生长的环境十分艰苦,因而生长速度异常缓慢,一棵高不盈丈的黄山松,往往树龄上百年,甚至数百年;根部常常比树干长几倍、几十倍,由于根部很深,黄山松能坚强地立于岩石之上,虽历风霜雨霜却依然永葆青春。当然,也有的最终因为养分不足而夭折的。
   要看黄山松呀,您还得去始信峰。不到始信峰、不见黄山松。
   始信峰号称汇集了黄山十大名松中的六棵,有“不到始信峰、不见黄山松”之美誉。我跟着导游团蹭解说,导游们的胡砍现在叫忽悠的本领真是令人叹为观止。光是黑虎松名字的由来就听到两个不同的版本:有说这棵松长得像个“虎”字,有的说有个人夜间行至此把这棵松看错成老虎,并由此得名,也不知该信谁的好。再向上是连理松,其实就是一根主干长成了两个小的枝干,可一个导游硬要把它和唐明皇、杨贵妃攀上亲,说是他俩翘辫子后的化身,还说黄山就是从“皇上”谐音而来,真佩服他的胡吹瞎侃本事。接下来的龙爪松、探海松等等各有各的特色,但在导游的胡说八道之下显得黯然失色,游兴大减,真后悔当初蹭解说来着。
   此时此刻,我的心灵深处被一种莫名的情感深深地震撼着。在黄山,不管在悬崖峭壁,还是在穷壤缝隙,你随处都可见一棵棵松树挺拔而起,伸展他那矫健的身子,与清风白云嬉笑,与狂风暴雨争夺天日。松树不是人,可她却在这种恶劣的情境中,依然试着让自己生存,生存地更好。这种意志力不能不令我们汗颜!如果每个人身处逆境,都能保持着一颗平常心,坚持不懈、毫不气馁,那他肯定能在逆境中奋起,他就是生活的强者。这不正是我们时代所缺乏的吗?
   我们其实更想看的是云海,这对于很多旅游者来说,简直就是一种奢望,因为黄山一年之中有七八个月都看不到云海,有的摄影爱好者等上十天半月也未准能等来云海。我们临登山时就在心里祷告过:神呀,保佑我们能够看到云海吧!不知是心诚则灵的缘故,还是黄山神灵听到了我们的祷告,我们竟然在第二天下午看到了云海!
   云海初起的时候是一些薄薄的云雾,在遥远的山谷。淡淡地浮起,如一些轻纱,在阳光下薄薄地透明,并没有十分的气势。然而人们已经抢拍不停了。换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衬托摄下这些柔而轻的云雾。
   狮子峰处,猴子观海,没见猴子,猴子是登上巨石的我们。云雾已向四处漫延,如白蛇娘娘兴起的滔滔洪水,从低到高渐渐就淹没了所有的山峰。站在高处,仿佛是凌空于天宇之间,顶上是明亮的太阳。而云雾愈高,太阳也渐渐淹没在云雾之中。
   如此,镜头上空无一物。
   等上10分钟,山峰会出现的。一个老摄影说。
   耐心地等。真的,有的时候,等待也是一种幸福。等啊等,云雾渐渐飘远了,山峰仿佛在海中飘浮的岛屿,在云的活动与流变中渐渐露出了神秘的身影。这云雾,上漫于天,下淹群山,天地一色。
   一个东北女孩说好美啊。然而这还不是真正的云海。
   真正的云海一直没有出现。
   到排云亭,云雾弥漫了整个峡谷,整个天际。湿,冷,恍若在女巫的森林。我们对着深谷大喊,声音被云雾吞没,了无回声。
   看来,今天的日落看不到了,明天的日出也够呛。大脚趾因为走了一天的山路,已经疼痛无比,然山路曲折,既然已经走上,便没有人可以替代你的前行,只能沿着山路往光明顶而去。路上,都是同样神色疲惫的人。快到光明顶的时候,忽然西方的天色发亮了,云雾下压,阳光射了过来。
   哇,不会吧!每个人都眼前一亮。
   阳光的出现,把云雾压成了平铺着的洁白的云海,这才是真正的云海。一些山峰从乳白色的云海中露出来,成为这茫茫海中的仙岛。阳光射向高处的树木,如神佛身上的金铂,闪亮耀眼。
   到光明顶时,看到已有许多人聚在这里。他们长枪短炮,架着三角架,对着那云海之上的太阳。那云,此时真成了海,一波一浪,清晰可辨,层层叠叠,平铺而去。整个黄山,除了光明顶一片光明,其余的或只浮现在云海之中,波澜壮阔,波诡云谲,让人无限期待“仙之人兮列如麻”,或者是《西游记》中的白衣观音驾莲花而来。他们都没来,便只好自己分出身去,白练轻卷,长袖翻飞,舞之蹈之。
   时已五点多,太阳金光四射,并不急着下落。底下的人或坐或站,年轻的年老的男的女的,都静静地等着落日那辉煌的身姿。
   太阳越来越红,云海也被染成了红毯。太阳浮在其上,光芒四射,依然不忍离去。四围的人都凝目于此,或静穆地凝望,或摄下每一个华彩的瞬间。
   我更幸运,我竟然看到了佛光!我清晰地看到,我自己就站在一个圆形的彩虹里,身边是金光万道。 云层中骤然幻化出一个红、橙、黄、绿、青、蓝、紫的七色光环,约一二米大小,中央虚明如镜。观者背向偏西的阳光,突然发现光环中出现自己的身影,犹如面对明镜,举手投脚,影皆随形;奇者,即使成千上百人同时同地观看,观者也只能自见己影,不见众人。清人丁文灿在《看见佛光》一诗中云“云成五色现厅光,形似尼珠不可方。更有一桩奇事,人人影在中藏。”这种佛光名“摄身光”。范成大在《光》诗中歌曰:“重轮叠影印岩腹,非烟非雾非丹青。我与化中人共住,镜光觌面交相呈。非云非雾起层空,异彩奇辉迥不同。试向石台高处望,人人都在佛光中。” 说的就是这种佛光。也即摄身光。
   佛经中说,那是释迦牟尼眉宇间放射出来的光芒。这显然是没有什么科学根据的。科学原理是佛光是阳光照在云雾表面所起的衍射和漫反射作用形成的。夏天和初冬的午后,岩下云层会骤然幻化出一个红、橙、黄、绿、青、蓝、紫的七色光环,中央虚明如镜。观看的人背向偏西的阳光,有时会发现光环中出现自己的身影,举手投足,影皆随形。更奇怪的是,即使成千上百人同时同址观看,参观者也只能只见自已的影子,看不见旁人。峨眉山金顶约5 天可见一次,世称“峨眉宝光”,而那天黄山也出现了。
   不一会儿,佛光隐退了,太阳从刚刚的橘红渐渐变为深红,如血将凝的颜色。或是色浓份量便重,它缓缓坠于云海,却不沉下,把云海坠下一个凹糟,先是一条边沿,然后是三分之一,再是半个,然后一眨眼,突然就只剩下殷红的晚霞,什么都没有了。正惶惑中,整个山色迅速地黑暗,下山的路也变得几乎苍茫不可辨了。
   落日是辉煌的,辉煌的结果却是黑暗,这不免让人感伤。
   下得山来,我们没有走常规路线,而是另辟蹊径,走了一条不知名的小路。这条小路,竟然让我们发现了慕名已久的黄山香茗——黄山云雾茶。
   我们在这条小路的尽头,看到了一个美丽的村庄,村庄的名字早已忘记了,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英雄不问出处”吗。
   小村子给我最初的印象是娴静秀美。这个村落在一弯风荷水塘的映衬下显得古朴又不失温婉,凝重又不失灵秀,远山雾霭沉沉,岸边垂柳婆娑,三两只鸭游弋,四五片蝶翻飞,炊烟袅袅,燕舞莺啼,真真不枉“画里乡村”的美名。
   黄山的景美,黄山的茶更美,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黄山毛峰就产于这里。具体产地主要 分布在桃花峰的云谷寺、松谷庵、吊桥阉、慈光阁及半山寺周围。我们所到之处,大约就是云谷寺附近的小山村。这里山高林密,日照短, 云雾多,自然条件十分优越,茶树得云雾之滋润,无寒暑之侵袭,蕴成良好的品质。
   黄山产茶历史悠久。《黄山志》记载:“莲花庵旁就石隙养茶,多清香冷韵,袭人断腭, 谓之黄山云雾茶” ,传说这就是黄山毛峰的前身。 清代江澄云《素壶便录》记述: “黄山有云雾茶,产高山绝顶,烟云荡漾,雾露滋培, 其柯有历百年者,气息恬雅,芳香扑鼻,绝无俗味,当为茶品中第一。 ”又据《徽州商会资 料》记载,黄山毛峰起源于清光绪年间(1875 年前后),当时有位歙县茶商谢正安开办了“谢 裕泰”茶行,为了迎合市场需求,清明前后,他亲自率人到黄山充川、汤口等高山名园选采 肥嫩芽叶, 经过精细炒焙, 创制了形味俱佳的优质茶,由于该茶白毫披身, 芽尖似峰,取名 “毛 峰” ,后冠以地名为“黄山毛峰” 。
   关于黄山毛峰,还有一个传说。 明朝天启年间,江南黟县新任县官熊开元到黄山春游,夜晚借宿于一座寺院中。老和尚 泡茶敬客时,知县看到开水冲泡下去,热气绕碗边转了一圈,转到碗中心就直线升腾,约有 一尺高,然后在空中转一圆圈,化成一朵白莲花。知县问后方知此茶名叫黄山毛峰,临别时 老和尚赠送此茶一包和黄山泉水一葫芦, 并嘱一定要用此泉水冲泡才能出现白莲奇景。 熊知 县回县衙后正遇同窗旧友太平知县来访, 便将冲泡黄山毛峰表演了一番。 太平知县甚是惊喜, 便携茶进宫请赏。皇帝令他表演,然而不见白莲奇景出现,皇上大怒,太平知县只得据实说 道乃黟县知县熊开元所献。 皇帝立即传令熊开元进宫受审, 熊开元进宫后方知未用黄山泉水 冲泡之故,讲明缘由后请求回黄山取水。取到黄山泉水的知县,在皇帝面前再次冲泡玉杯中 的黄山毛峰, 果然出现了白莲奇观。 皇帝大喜, 升熊开元为知府, 可熊开元却脱下官服玉带, 来到黄山云谷寺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正志。
   听茶农说,黄山毛峰一般采于每年的清明谷雨, 采摘的鲜叶要先进行拣剔, 剔除冻伤叶和病虫危害 叶,拣出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叶、梗和茶果,以保证芽叶质量匀净。然后将不同嫩度的鲜叶分 开摊放,散失部分水分。为了保质保鲜,要求上午采,下午制;下午采,当夜制。炒制过程 分杀青、揉捻、烘焙三道工序。杀青程度要求适当偏老,即芽叶质地柔软,表面失去光泽, 青气消失,茶香显露即可。揉捻时速度宜慢,压力宜轻,边揉边抖,以保持芽叶完整,白豪 显露, 色泽绿润。 烘焙分初烘和足烘。 初烘过程翻叶要勤, 摊叶要匀, 操作要轻, 火温要稳。 足烘温度 60℃左右,文火慢烘,至足干。拣剔去杂后,再复火一次,促进茶香透发,趁热 装入铁桶,封口贮存。 制好的黄山毛峰外形美观,每片长约半寸,尖芽紧偎在嫩叶之中,状若雀舌。尖芽上布 满着绒细的白毫,色泽油润光亮,绿中泛出微黄。冲泡后,雾气结顶,清香四溢。茶汁清澈 微黄,香气持久,犹若兰惠,醇厚爽口,回味甘甜。茶凉之后,香味犹存,故人称“幸有冷香” 。一芽一叶的泡开以后,变成“一枪一旗” ,光亮鲜活,有“轻如蝉翼,嫩似莲须”之说。 品饮黄山毛峰时,以 80℃左右水冲泡为宜,玻璃杯或白瓷茶杯均可,一般可续水冲泡 2~3 次。如用黄山泉水冲泡黄山茶,茶汤经过一夜,第二天茶碗也不会留下茶痕。

共 6751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向来“黄山归来不看山”是的,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曾引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骚客为之诗词歌赋。其实,除此“四绝”之外,黄山还有一绝,那也是很是有名--黄山“毛峰茶”。黄山特殊的地理环境,是使“毛峰茶”与从不同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还有的那就是它的独特的采摘时间与方法,炒制过程。本篇作者以其详尽的述说,给我们介绍的优美的黄山与优秀的黄山同“毛峰茶”,让我们在欣赏秀美的大自然风景的同时,也能够体会黄山茶文化的优美。欣赏优美的文字,欢迎继续赐稿梧桐文苑,倾情推荐广大读者朋友阅读。【编辑:丹枫醉晚】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4052000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丹枫醉晚        2014-05-16 19:01:04
  欣赏何社优美的文字,问候何社,遥祝愉快,期盼佳作早精。
回复1 楼        文友:宁夏何老三        2014-05-16 19:29:25
  谢谢丹枫友的到访与祝福!问好。
2 楼        文友:宁夏何老三        2014-05-16 19:15:53
  谢谢丹枫友的点评与祝福。老朽这篇文章都是在“梦游”状态,能否吸引读者,还待时间考验。
3 楼        文友:吴兴华        2014-05-16 20:30:28
  读了何老师梦游黄山的游记,让吾欣赏到了黄山的古松,奇特的景点,特别是何老师优美的文字,把山峰景物生动描写,让吾十分欣赏。问好何老师!远握!
喜欢文学,已在省、市报刊发表小小说,散文、诗歌
4 楼        文友:宁夏何老三        2014-05-16 20:48:48
  谢谢吴社到访与评论。吴社怎么文绉绉起来了?你我都是记者出身,别太见外。
5 楼        文友:高原的天空        2014-05-17 12:46:29
  梦游黄山,多么香醇!
云烟深处懒读书
回复5 楼        文友:宁夏何老三        2014-05-17 19:31:57
  高原老弟好,你去过黄山吗?如果去过,必须写一篇黄山游记;如果没去过,抓紧时间去一趟!
6 楼        文友:高原的天空        2014-05-17 20:01:05
  我只读过徐迟《黄山记》,还有李白的山水诗。真要驾车一游了。
云烟深处懒读书
7 楼        文友:晚霞晓文        2014-05-20 09:03:14
  祝贺何社佳作荣获精品,恭喜、恭喜。问好,祝创作愉快!
回复7 楼        文友:宁夏何老三        2014-05-20 09:28:15
  谢晚霞!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